2022年即将开春,电影公司的春天似乎也不远了。
近日,多家电影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扭亏为盈和减亏公司不少。其中,万达电影一举扭转2020年大亏68.53亿元成功盈利,中国电影也成功扭亏。
不过,部分电影公司仍深陷亏损泥淖。如华谊兄弟2021年持续变卖资产,勉力维持账面盈利,但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高达9.61亿元,扣非后仍然亏损超9亿。而北京文化则虽然押中了2021年春节档54亿票房的《你好,李焕英》,却失策在影片上映前将投资权转让给了儒意影业,最终2021年减亏,但并未摆脱2019年开启的连续巨亏状态。曾在美股上市后退市的博纳影业则是特殊的存在。它在A股重启的上市计划一波三折至今仍未获批,但仅两部由其主投主控的《长津湖》系列,票房就已直逼百亿,主旋律题材中风头无两。
中影万达扭亏,光线另寻出路。2021年,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国内电影市场持续回暖。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72.58 亿元,已恢复至疫情前的74%;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1.67 亿,较2020年增长一倍以上。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影成功扭亏,2021年预计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2.05亿至2.75亿元,而2020年净亏损则5.56亿元。除疫情稳定外,以量取胜的广撒网策略也是中影扭亏的重要原因。
在海外疫情持续、进口爆款大片缺位的情况下,作为老牌国资电影公司,2021年中影紧依主旋律母题,创作了《我和我的父辈》《悬崖之上》和《穿越寒冬拥抱你》等影片。
此外,中影还参与了《速度与激情9》《哥斯拉大战金刚》和《失控玩家》等票房表现尚可的进口片的发行和引进,《长津湖》《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焕英》等现象级票房影片均有中影作为主要出品或发行方。
中影2021年业绩预告称,2021年公司出品并投放市场各类影片24 部,累计票房239.60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60.01%。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别提升了27%和42%。发行方面,公司共发行影片711 部,实现票房 328.96亿元,占同期全国票房总额的76.74%。
同样扭亏的万达电影2021年的净利润预计为9000万至1.3亿,但扣非后净利润仅有1000万至3000万。
过去一年的花式自救换来了万达电影业绩上的扭亏。2021年,万达电影放开加盟开启并购,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国内拥有开业影院790家,旗下影院2021年累计市场占有率为15.3%,较往年提升明显。
另外,万达还围绕影院空间做了多项新业务,包括自营新茶饮“萬茶”、沉浸式实景娱乐“侏罗纪世界:电影特展”,影院相声、话剧、剧本杀和音乐会等演出活动,提升影院租赁频次,提升非票房收入。
储备内容的陆续上映释放了万达的部分营业压力。主投主控的电影《唐人街探案3》票房收入45.2亿元、《误杀2》票房11.21亿,分列2021年影片票房总榜的第3和第10,撑起了万达电影的票房收入。
此外,澳洲院线2021年四季度的全面复业也为万达电影带来利好一面。2021年万达下属澳洲原先全年票房7.4亿元,亏损幅度较2020年大幅收窄。
不过,尽管票房、新业务和澳洲院线多线增收,但受疫情反复、进口片供给不足等影响,万达电影仍未完成2021年业绩承诺,即此前王健林和万达意昂体育承诺的万达电影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度承诺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7.63亿元、8.88亿元、10.69亿元、12.74亿元。
与万达和中影不同,光线传媒去年并未押中爆款,去年上映的《人潮汹涌》《明天会好的》《五个扑水的少年》等影片整体声量偏小,打造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的彩条屋也未有新作上映,缺乏爆款。2021年光线传媒预计净利润为1.7亿至2.2亿,较2020年盈利2.35亿下降超60%。
网剧、艺人经纪业务和投资方面的收入是光线仍维持盈利的主因。光线公告称,公司的网剧业务发展迅速,多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山河枕》《春日宴》等剧集已与相关视频平台达成合作,并确认了电视剧/网剧《山河月明》《云顶天宫》《无法直视》等项目的投资收入,电视剧/网剧业务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此外,艺人经纪及其他业务利润较2020年大幅增长150%,部分投资公司表现良好,根据投资比例确认、按权益法核算的参股公司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同时,公司收到的参股公司的现金分红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有效增加了公司的现金储备。
北文、华谊难出泥淖。尽管行业回暖,但一些积弊已重的电影公司并未迎来业绩的修正。缺席2022年春节档的北京文化已经琐事缠身,难谈盈利。自2020年4月前副意昂体育娄晓曦微博实名举报北京文化涉嫌财务造假,高管宋歌、张云龙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等多项犯罪开启,北京文化就深陷“业绩大洗澡”争议。2020年末,证监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而后其股票简称变成为“ST北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1年4月,郑爽主演的《倩女幽魂》再将北京文化拉入“阴阳合同”风波,股东与管理层“内讧”矛盾公开化,双方的拉锯战随着证监会调查落幕,2021年8月,证监会拟依法对北京文化及意昂体育宋歌、董事张云龙等17名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并对时任副意昂体育娄晓曦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北京文化得以改选董事会。
但从本次业绩预告来看,高层改选并未给北京文化带来业绩的“焕新”。其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9500万至1.4亿元,扣非后净亏损为9600万至1.41亿,上年同期净亏损7.90亿元。
事实上,北京文化押注了去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你好,李焕英》,而且是主投主控,完全有翻盘资本。但由于北京文化在影片上映前,与儒意影业(恒腾网络)签订保底协议,把更大份额的投资权转卖给了位列第二出品方的儒意影业,最终北京文化在这部票房54.14亿票房电影中取得的收益只有约1.2亿元。
同样暂未从亏损泥潭中走出的华谊兄弟,仍然在积极自救回血。过去一年,华谊兄弟处置实景娱乐、音乐、游戏领域等多项投资股权,仅前三季度,就获得收益超8亿。
华谊兄弟在业绩预告称,公司对实景娱乐板块进行资源整合和调整,引入优质合作者,进一步聚焦以内容运营为核心的轻资产模式。
剥离业务的轻资产化策略给华谊带来了微弱的盈利。其业绩预告称,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2万至3371万,较2020年扭亏为盈。
此次扭亏对华谊兄弟尤为关键。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及《关于发布的通知》的规定,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深交所将对其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言之,尽管扭亏幅度微弱,但可能免除华谊兄弟在股市被警示的风险。但华谊的危机显然不止于此,由于高达9.61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华谊兄弟扣非后预计净亏损9.27亿至9.38亿,而这已经这已是华谊兄弟连续四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
此外,在业绩预告中,华谊兄弟还表示,公司将对部分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此,深交所已经发出关注函,要求其说明2021年扣除大额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情况,以及对长期股权投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及减值测试过程。
博纳影业,居安思危。站在春节档的尾声来看,博纳影业才是众多电影公司中的主角。仅两部《长津湖》系列,总票房就已逼近百亿。
据此前博纳意昂体育行政总裁蒋德富透露,《长津湖》(两部)的投资规模为2亿美元(约13亿元),总票房为93.52亿元。另据博纳招股书,影院方先除去票房中3.3%的特别营业税,以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扣掉自己(即影院)分得的分账票房后,再给到院线。
院线方扣除相应的服务费再给到华夏电影和中影数字,两者扣除相应的发行服务费后给到宣发公司。宣发公司大概需要扣除10%~15%的佣金和预先垫付的发行费用后,剩余的才是出品方能获得的票房收入。
其中,博纳影业作为两部影片的主投主控方,可分到的收益在多个出品方中应占大头,不过具体《长津湖》系列能给博纳带来多少收益,暂无明确数据。
自博纳影业2018年春节档放出《红海行动》,一举登上当年票房总榜冠军后,博纳影业就确定了紧紧围绕主旋律题材创作的路线,伺候陆续推出了《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决胜时刻》《紧急救援》等影片,优秀的主创团队和过硬的影片质量稳住了博纳主旋律的口碑,《长津湖》则最终将这种稳定推上了顶峰。
但在重新上市的路上,《长津湖》为博纳带来的助推力仍不明确。2020年11月,博纳影业经过近3个小时的答辩、问询和审议后成功过会,但自那以后至今已有近一年半的时间,仍未获得证监会发放的IPO批文,而同期过会的中瓷电子等公司则早早获批上市。
但由于2020年疫情影响,博纳影业营收21.27亿元,较2019年下降31.73%,净利润为1.76亿元,较2019年下降44.03%。IPO报告期内业绩大幅下滑成为了博纳回A上市的最大阻碍。
此外,就影片创作上,主旋律市场已经并非完全是博纳的天下。中国电影、上海电影、腾讯影业都通过《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父辈》、《1921》等影片介入,而由于历史战争题材的同质化,博纳要在本不热闹的电影市场中开拓观众群体,更显艰难。
对于主旋律影片的瓶颈问题,博纳影业意昂体育于冬在接受新京报和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主旋律电影发展进入了更宽阔的赛道,它的上限是还可以更高的,这是时代的需要和必然。而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博纳将在画面、特效和体验上做出升级,创作出更具现象级的代表作品,引领发展方向。
2021年的电影公司总体回暖,随着疫情管控常态化,部分企业迎来了扭亏,但对于积弊已深的华谊和北文来说,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
(转自:观察者网)